林涵蕴“嗯嗯”
地点头:“好,明日我们一起去看热闹。”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周宣一行九人策马乘车出宣州城北门,前往水阳江畔的敬亭山,但见车马填路,书生士子摩肩接踵。
相互对话不是七言就是五言,打油诗琅琅上口。
看来昨日那商贩所说地诗人遍地走、墨客多如狗,还真不是虚夸。
敬亭山主峰有特点,名叫“一峰”
,峰顶建有“拥翠亭”
和“云齐阁”
,借的是李白和谢眺地诗意,敬亭山势平缓,攀登很容易。
很奇怪的是,绝大多数所谓诗人都聚集在山脚下,越到高处人越稀少。
周宣问身边一位士子,那士子道:“上山有两关,必须根据临时指定诗题吟出诗句,才能通关。”
周宣兴致勃勃,对静宜仙子道:“道蕴姐姐,去闯诗关吧?”
静宜仙子微笑道:“宣弟去吧。
女道可不如宣弟大才。”
林涵蕴嚷道:“我要去。”
静宜仙子揶揄道:“涵蕴,你会作诗了?”
林涵蕴道:“我不管,我就要跟周宣哥哥去。”
周宣笑道:“也行,涵蕴做我的书僮,你看山上那些诗人,都带着书僮。”
做书僮就做书僮。
林涵蕴无所谓,她小家丁都做,书僮算什么。
周宣让蔺宁、小茴香、涧月、茗风留在山下,他带着三痴、静宜仙子、林涵蕴踩着沿山石阶上山,山路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牌楼,也不知是谁组织的,半山腰上那座牌楼有两个士子守门,不断有人上前答诗,却赧然退回,诗不过关啊。
周宣四人上前。
左边士子手一伸。
说道:“这位公子,请拈题。”
右边那士子便如寺观抽签一般捧出一个竹筒。
上面有诗签数十根。
周宣随手抽出一根,见竹签正面镌刻着隶书体“芍药”
两字,反而镌刻着“蔷薇”
两字。
那士子道:“请以芍药或者蔷薇入诗,立赋七言绝句一首,如作不出,请顾及斯文,不要故意磨蹭拖延,速速退下,以让后来者。”
周宣习惯成自然地开始叉手,七叉之后,说道:“我一首诗里包括芍药和蔷薇两种花,就算代我姐姐一并把诗作了,如何?”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