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重回1991》

(第1页)

第933章

“李老,康研究员,现在这款光刻机,生产出来几台了?我都要了!”

“一共两台,我可以做主给你一台。”

“好,那我再订购6台。”

林晓是知道的,第四代光刻机,即便是在他重生的节点,仍然有很大市场的。

并不是每种电子产品都要用到7nm,14nm这种高端芯片,往往低端芯片才是主流。

“哈哈,不就是6台吗?一年内给你交货。”

“那价格呢?”

“每台8500万!”

“啊?这么便宜?也别8500万了,我出1.5亿,六台的话,凑个整数,10个亿!”

林晓知道,8500万,应该是看在他捐献了一台光刻机的份上,就算不是成本价,也没多少利润。

但他在乎的并不是价格,而是有和没有的问题。

他宁愿多出点钱,研发部门只有赚取到了利润,才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毕竟,光刻机这个东西,研发成本高,可销量却并不高。

尤其是这款光刻机,应该是只对国内进行销售,避免一些技术泄露出去。

可国内又有几家企业能买得起的?

如果没有利润,只靠上面投入,这是很难持久的。

他可是指望着国内能率先突破第五代光刻机呢。

李老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正如林晓所说,这次研发,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以及人力物力,仅靠上面拨款,想持续的维持这么大的投入,是不可能的。

几个亿,对林晓来说不算多,可是,对于光刻机项目来说,足够支撑未来一年多的研发投入了,再加上国家的拨款,未来两年,就不需要为了项目经费而犯愁了。

至于说亏待了林晓的,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于一些补偿。

......

当这件事传到半导体研发中心的时候,整个研发中心都沸腾了。

其实,有一些研发人员,比林晓更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因为研发人员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圈子,互相交流的时候,往往能通过其中的几句话,就判断出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不过,有些事情是需要保密的,所以,即便他们知道消息,也都没往外传。

要说最高兴的自然是韩耿。

众所周知,芯片的精度,一个是跟光刻机本身的精度有关,另一个就是制程工艺。

所以,有了新的光刻机,距离生产出下一代芯片,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按照最保守的估算,最多一年半,就能实现180nm芯片的量产,虽然还没实现弯道超车,但却能够与欧美日等国家达到同一个起跑线。

只要能站在同一起跑线,林晓既不缺钱,又不缺人才,就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再次落后的理由。

尤其是人才方面,现在这一批人才,是集中了国内在半导体领域的大半顶尖人才,加上一大堆从国外招募回来的人才。

而后续的人才,林晓早就考虑到了,早在那两台光刻机被运回来的时候,他就分别与国内的几大顶尖高校合作,进行了半导体领域人才的定向培养。

两年后,每年都将有至少150名定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加入其中。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