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今,已经16个工人,每天能制作出100件左右的衣服。
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一来是工人不够熟练,二来是设备比较落后。
之前两人打电话的时候,杨诗月提出过对设备更新换代,但被林晓拒绝了。
一套完整的制衣设备,再加上建造厂房,要上百万,短期内无法创造出太多利润。
现在的齐美,还无法消化两个服装厂产出。
羊城虽然人工贵了一些,但上下游供应链齐全,生产成本,反倒比明县的服装厂更低,自然要以羊城的服装厂为主。
明县的服装厂,本来就是林晓不想浪费那几台工业缝纫机,临时想出来的。
也不能说没用,如果只是制造一些样式简单的服装,还是有一定成本优势的。
“诗月姐,羊城那边的服装厂现在怎么样了?”
“发展的挺好的,宋怡接手后,厂里又招聘了一百三十多个工人,除了供应齐美之外,还接了一个北美的订单,这笔订单做完,算上补贴,全部利润差不多有四十多万。”
虽然已经是1991年了,但因为国家缺乏外汇,创汇依然是有补贴的,这个补贴虽然没有八十年代多,加上沿海地区补贴比内陆少,但依然很丰厚,是很多出口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尤其是服装厂,羊城那么多服装厂,可真正活的比较滋润的,都是能长年拿到国外订单的,仅靠国内市场,利润还是太稀薄了,利润稀薄,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差。
所以,在服装厂合并到齐美之后,林晓就要求工厂那边尽量去争取拿一些国外订单。
“是靠露珊的关系拿到的订单?”
林晓可不会觉得国外的订单那么容易就拿到。
“当然是靠露珊的关系,不然订单哪能轮到咱们那个小厂。”
“等订单完成,把利润的一半给露珊。”
“嗯,这件事我会跟宋怡说的,不过,以我对露珊的了解,她不会要这笔钱。”
“这事儿我过后跟她说,她会收下的。”
“对了林晓,我发现了一个空白市场。”
“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空白市场,我发现,这边竟然没有卖棉裤的!”
林晓一愣。
“你还别说,确实没有卖棉裤的,我们这边都是自己做棉裤穿,你是怎么想到的?”
“也没怎么想啊,就是那天我在你家吃饭,隔壁来了个大妈,想让阿姨帮忙做棉裤,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确实算是一个商机,可是你想过没有,棉裤适合在齐美的店里销售吗?”
“这个问题我想过,棉裤和内衣一样,确实不适合在齐美的店铺里销售,但我们可以供应商场啊。”
“这个你决定就行,但你要想想,齐美的优势在哪,不要因小失大。”
林晓不赞成加工棉裤的,只不过他说的比较委婉,毕竟,杨诗月现在是总经理,得给她留点面子。
可能在杨诗月看来,每个人最多两三年,就要换一条新棉裤。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多数人的棉裤确实只穿两三年,但是,棉裤换了,并不意味着里面的棉花也换了,所谓新棉裤,只是换了个外皮而已。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尽管他委婉提醒了,但杨诗月仍然想要尝试一下。
。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