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带兵出城,一场大战将是毫无疑问的,而他毕生之夙愿也将得到实现。
他可以如他所愿的那般在与宣军的最终决战中挥洒热血……
可如果代价是会赔上这些追随自己的士兵的性命,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昂了?辛梦阳扪心自问道。
他攥紧拳头,指甲都几乎嵌进了肉里。
经历重重的挣扎,辛梦阳给部下下达了指令……
……
石建之正不遗余力地将定平与乐平收复的消息传回终平。
定平那边突发的变故是石建之始料未及的,他万难想到宣军将领居然这么极端,跟定平死磕上了。
如此一来,石建之放弃定平以换取许志威多停留的计划就将面临重大挑战,石建之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
石建之的第一反应并非支援定平,这不难解释,作为一个统帅,此时情况下救援定平将是风险且收益最小的一种选择,且不说能不能击破一万多宣军,就算击破了宣军,那随之而来的十多万宣军主力呢?也靠手头上的几千兵马抵抗吗?没有终平的数万主力部队配合,石建之这边将无力完成任何战略。
定平那边,石建之只能遥祝安仕黎会顺利。
现在,他手上有更重要的任务,便是抓紧、不惜一切代价地与终平主力取得联系,完成进攻上的协同。
只是这一任务比石建之想的还要困难的多,许志威采取的阻截措施是最为强力的,连自己人都要严防,更不用提防备石建之了。
石建之通过斥候得知许志威正对终平发起猛攻,在进攻期间想要使密使入城无异于痴人说梦,石建之只有给密使们下令,待宣军停止进攻时相机入城。
但等宣军停止进攻后不久,宣军便在准备撤退了,石建之本以为这正是密使入城的绝佳时机,可这一次他完全落入许志威的算计之中。
大撤退执行前后,许志威对截断消息的力度提升到空前之强。
他早就预料昭军趁机取得联络,他笃定在不知道定平、乐平等城北收复的情况下,终平势必不敢出兵追击,许志威大可大张旗鼓地退军,而截断消息,毫无疑问成为了此时宣军的重中之重,甚至成为左右这场战役的关键。
昭军密使者被截杀者足有十之八九,剩下的虽侥幸免死,却也未能完成任务。
石建之为密使的死亡感到痛心,但他不能为这份痛心花上哪怕一分钟的时间,他还在期盼着发动一场对宣军的惊天合围,怎么可以让许志威的计划得逞?
石建之决定采取饱和式的密使派遣,派出密使总计达上百名,兵分上百路,只要有一路可以成功抵达,那就万事大吉,难不成许志威还能把这上百路密使统统拦下不成?
于是,在宣军与昭军两方之间维持表面风平浪静、未曾大动干戈的情况下,一场毫不引人注目却又关键无比的战争正达到高潮。
许志威为了阻截密使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
首先他将撤退兵马分为数量基本相同的三路人马,从丰平、定平、乐平三个方向撤离,并以三队为轴心展开对三座城池的消息封锁。
由于每一路都有着碾压级别的兵力,三城在没有终平配合的情况下不可能出兵阻击。
且三条道路同时也是三城前往终平的主要道路,三路齐发,容许密使通行的空间立即便被压缩大半。
大路不能走,小路也不能走?踏北是大平原,何愁没路前往终平?密使们数量庞大,散落各处,总是可以另辟蹊径抵达终平的吧?然而正因为地形是大平原这一点,许志威的布防同样得到便利。
他派出充足的游骑兵部队接力式、地毯式防守,只要密使撞上了他们,躲都没地方躲。
许志威还为截断信使的任务开出高额赏金,每颗密使的脑袋都可以换取一笔丰厚的赏金,拦截信使几乎成为了一个宣军上下争先恐后抢夺的美差。
在许志威的全力以赴之下,昭军密使成为了一项极其高危之职业,损耗率高的可怕,但为了胜利的荣耀并将侵略者们消灭殆尽,所有的密使都在竭尽所能,为将消息传达成功而奋战,即便他们会死得不声不响,死得默默无闻……英雄的殿堂在召唤者他们,他们从向死神发起挑战起,就已经是胜利者。
有的密使深谙唯快不破,试图以全速从宣军的包围中冲出去,让那些宣军游骑望尘莫及。
他们不怕暴露,只追求速度的极限,可他们难以料到,只要宣军游骑发现了他们,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不死不休的追杀,宣军可以轮番上场进行围追堵截,昭军密使没有半点容错率,所有妄图以速度冲突而出者都在围猎中殒命。
有的密使力图隐秘,一路躲藏,可在茫茫平原上,躲藏的空间又有多少呢?还是在宣军的重重封锁与不间断的巡察下。
这些密使或许可以靠运气度过第一关、第二关甚至第三关……但他们距离终点仍然是遥遥无期的,这片平原早已被死神之羽翼所覆盖,找不到一丝隐蔽,没有人可以靠着天神眷顾般的运气在宣军巡察下安然无恙,他们如同一片又一片的树叶,在阳光聚焦下被烧成灰烬。
当赌运气的种种方法被鲜血证实彻底行不通,密使们商议着一场联合行动。
第一队密使作为诱饵,他们将大摇大摆地从宣军封锁线上冲过去,将大量守卫力量全部引走,与他们进行纠缠,争取更多时间。
这时,第二队便会上场,他们将趁着宣军防守力量被牵制时秘密潜入,如同水滴一般从吸引火力的战士们以性命为代价撕开的裂缝中渗透而入,向目的地终平靠近。
昭军勇气惊人,他们的敌人,宣军游骑,同样是一批具备强大勇气的人,这是一场勇气的交锋。
昭军在配合,宣军一样在配合,宣军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面临极有可能是覆亡的局面,全军将士、无数同胞的安危都被他们所肩负着,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向死神发起挑战?这些宣军中的精锐以强大的纪律性维持着追捕,哪怕遭遇昭军密使引诱,他们绝不会全部一拥而上,保证每条封锁线都能有人在防守。
负责追击的士兵们固然想要将密使解决,可当他们发现密使的路线偏离,他们会立即进行协同,派大部分将士回防,仅留少量将士继续追捕。
而在原处继续维持封锁的宣军士兵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其一是发现昭军的潜入,其二是被优势数量的昭军袭击。
当两种情况发生,宣军会留大半人力作战,再派出人马前去下一道防线,提醒下一道防线的守卫们昭军接近,加强防守,如遇敌军,即行诛灭。
昭军可以通过配合突破更多道封锁,可随着他们的深入,他们的力量注定被锉刀般的防守层层剥开,一旦他们的力量分散、薄弱,他们的抵抗便会彻底步入死境,在宣军围杀下宣告灭亡。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