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3页)

那就很难评价,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你们懂的吧(。

在极其混乱的靖难史料里,各位可以去找这两份奏疏看,但不能完全当真,心里有数即可。

朱允蚊重新抖了起来:“都是编的!四叔,你嘴上说着既往不咎,一焚而净,实际上是怕看到那些写你不好的东西吧!

好巧不巧,这时候,光幕上又出现了那《地震疏》。

一片尴尬之中,朱棣飞速阅读,并立刻发现了那最关键的一句话——“时太祖皇帝罢中书陛六部,酌古定今,最为得宜。

他理直气壮:“我就算是让他编,目的也是为了吹我爹!犯得着和你这种

自焚之人多嘴吗?”

【up个人觉得,对朱允蚊四年执政最好的盖棺定论还是在两江、广西、福建等地源源不断的农民起义。

为了一视同仁,up在太宗实录里找到了一个建文时期,在南雄、韶州地区有名有姓的起义领袖,钟均道。

他在朱棣登基后遁入山林不知所踪,朱棣想要招安让他恢复旧业,但仍遍寻不得,最后以死亡结案。

记住这个名字,钟均道起义是对朱允蚊最重的巴掌。

】朱允蚊:

朱允蚊默默垂泪,搞了半天,自己无论如何,都是赢不了朱棣的。

朱棣则很满意:钟均道,记住你了,起义领袖!

【那么李时勉究竟对朱高炽说了什么?他的文集附录里有大概的描述:“时政日渐违节,赏罚予夺恩雠(仇)太过,鲜惬中外之望。

他主要是不满朱高炽违背祖制,不满赏罚尺度,不满邦交关系。

】朱棣也不满。

“我都手把手教他了,怎么他就是学不会呢?肯定是待我死了,他就放飞了自己,哪管洪水滔天了!

老朱又瞥了朱棣两眼:是谁在改我的政策?

朱棣:

千万不能让大胖儿进来,否则哪还轮得到他抱着爹的腿在哭?

【在这里,up需要提醒大家,言官的进谏不代表当时的社会状况就一定如此,他们是有自己的屁股所在,也不是完全客观的。

李时勉在永乐朝就曾经和邹缉,在三大殿灾后,被朱棣钓——勾引出来,上了著名的《奉天殿灾疏》。

奏疏里,描绘了非常凄凉的末日景象,最后得出结论,请还都南京。

邹缉不但讨厌迁都,还对马政、朱棣招降蒙古降将,宗教政策引发的修筑宫殿多有不满。

就很难评。

说罢,光幕很一视同仁的,又把那《奉天殿灾疏》给弄了上来。

朱允蚊才看第一段就笑了,他指着开头道:“好哇四叔,那修后宫疏不知真假,你这修个故宫,不到一根柱子的颜料,就要两万贯钞,骇人听闻!这总不会是那李时勉诬陷胡说,价格人人都知道!

朱横也看得仔细:“山东、河南等地都得吃树皮,卖妻卖子了,这也算永乐盛世?”

≈gt;

他闷闷的想,虽知道定有夸大,但看到这类词语放在自己身上,果然很是难受。

说话间,朱元璋已经读完了,他转而问郁新:“那颜料与宝钞,就是通货膨胀吧?我的大明宝钞那时已如此不值钱了吗?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