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林晓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要不把村里闲置的荒地开垦出来,分给被占地的村民。”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荒地开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能比得上原来的农田吗?”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投资商陈老板。
他看中了幸福村的发展潜力,想要在这里投资建厂。
但他提出的条件是公路必须尽快修好,否则就要撤资。
“这可怎么办?一边是村民的利益,一边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李建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陈老板态度强硬:“李村长,你们得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我可没那么多时间等。”
此时,王强的妻子也劝他:“强子,要不咱就同意了吧,不能因为咱们一家耽误了村里的大事。”
王强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张辉经过调查发现,陈老板投资的工厂可能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
“这可不行,如果让这样的工厂进来,咱们刚治理好的环境又要被破坏了。”
张辉说道。
李建国决定再次召集村民开会,讨论这件事。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为了发展,冒点风险也值得。”
“不行,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牺牲环境。”
最终,经过投票表决,村民们决定拒绝陈老板的投资,先解决公路占地的问题。
经过多番努力,村里决定对荒地进行开垦,并给予被占地村民一定的补偿。
王强也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公路开始动工修建,村民们都充满期待。
但在施工过程中,又遇到了材料短缺的问题。
“这建材怎么还没到,耽误了工期可怎么办?”
负责施工的师傅着急地说道。
李建国赶紧联系供应商,却被告知因为天气原因,运输受阻。
“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李建国问道。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一家附近有存货的供应商,但价格略高。
为了不耽误工期,李建国咬咬牙决定购买。
公路在大家的期盼中一点点建成,幸福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动联系李建国,想要在村里建厂。
“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考察,不能再出问题了。”
李建国说道。
经过仔细的调研和评估,这家企业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工厂建成后,需要招聘大量工人。
村民们纷纷报名,就连之前反对占地的王强也在厂里找到了工作。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得感谢村里的发展啊。”
王强笑着说。
随着企业的发展,幸福村的经济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由于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用电量激增,村里的电力设施不堪重负,经常出现停电的情况。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