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怎么办?眼看就要开业了。”
刘畅望着受损的民宿,心情沉重。
村民们纷纷赶来帮忙,大家一起修复房屋,清理现场。
“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民宿按时开业。”
李建国鼓励着大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宿顺利开业,生意兴隆。
但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
“客人太多了,我们忙不过来。”
服务员小李抱怨道。
刘畅决定在村里招聘新的员工,并组织培训。
在招聘过程中,一位名叫翠翠的姑娘表现出色,但她因为家里的反对有些犹豫。
“女孩子出去工作,家里的活谁干?”
翠翠的父母说道。
刘畅和翠翠一起做父母的工作,最终翠翠顺利加入民宿。
随着民宿的成功,其他商家也纷纷效仿,幸福村的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
然而,过度的开发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河里的水都变浑浊了,这可不行。”
环保志愿者小王说道。
村里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环境保护措施。
大家决定制定严格的环保规定,并加强监督。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幸福村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在幸福村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涌现。
一家大型旅游公司注意到了幸福村的发展潜力,提出要与村里合作,进一步扩大旅游规模和提升服务品质。
然而,合作的条件却引起了村民们的争议。
“他们要求的分成比例太高了,我们的利益会受损的。”
村民代表李强在会议上说道。
“但他们能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许对我们长期发展有好处。”
另一位村民代表赵芳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李建国村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希望能借助旅游公司的力量让幸福村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又不想让村民的利益受损。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村里一位在外闯荡多年,如今已经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陈宇回到了家乡。
陈宇了解情况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我们可以和旅游公司重新谈判,争取更合理的合作条件。
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己成立旅游开发公司,自主掌控发展方向。”
陈宇的建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于是,陈宇带领村民代表与旅游公司展开了艰苦的谈判。
经过多轮磋商,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协议。
在合作推进的过程中,村里的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
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活动因为年轻人的外出打工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咱们村的竹编手艺不能就这么断了呀!”
老手工艺人王大爷忧心忡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决定开办传统文化培训班,邀请老艺人授课,吸引年轻人回来学习。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