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慌,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王强赶紧过来查看,发现是一个关键部件损坏了。
“这个部件咱们村里没有备用的,得去镇上买。”
王强说道。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李建国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就往镇上赶。
摩托车在乡间小路上疾驰,扬起一阵尘土。
路旁的稻田里,稻穗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送行。
可是,镇上的店铺没有这个型号的部件,他又四处打听,终于在邻镇的一家专卖店买到了。
当李建国带着部件赶回村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芒中。
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更换部件,终于让机器人重新恢复了工作。
经过这次小波折,大家更加小心地维护和操作这些设备。
与此同时,村里的刘大爷却对这次试验表示不满。
他认为这些新科技会让年轻人变得懒惰,不再愿意踏实种地。
“我们老一辈都是靠着双手种地才有了今天,这些机器能靠得住吗?”
刘大爷在村里的老井边和其他老人抱怨着。
老井边的石板上长满了青苔,井水倒映着刘大爷那张沧桑的脸。
刘大爷的孙子小刘却不这么认为:“爷爷,时代不同了,咱们得跟上潮流,这些新科技能让咱们村发展得更好。”
小刘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穿着一件崭新的衬衫,与刘大爷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爷孙俩为此还起了争执。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虑,李建国决定组织一次村民大会。
会上,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乡亲们,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老传统不变。
这些新科技虽然一开始会遇到些问题,但只要咱们掌握了,就能大大提高咱们的生产效率,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李建国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站在村委会的讲台上,身后的墙上挂着幸福村的发展规划图。
赵教授也通过视频连线,为大家解答了一些技术上的疑问。
“大家放心,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定期维护,这些设备是非常可靠的。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会越来越智能,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
赵教授的话语充满了信心。
在李建国和赵教授的努力下,大多数村民逐渐接受了这些新科技。
然而,就在试验田的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了幸福村。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试验田的庄稼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这可怎么办?咱们的努力都白费了!”
村民们望着一片狼藉的试验田,心如刀绞。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雨水打在他们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李建国看着大家绝望的眼神,鼓励道:“大家别灰心,咱们一起想办法补救。”
他的声音在狂风暴雨中显得格外坚定。
王强提出可以利用无人机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王强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