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那些新技术真的能行吗?我们可从来没试过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皱着眉头说道。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仿佛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恐惧。
“是啊,村长。
我们还是觉得传统的农耕方式比较靠谱。”
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双手不停地搓着,脸上写满了困惑。
李建国耐心地解释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对新技术有疑虑。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
我们要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看看隔壁的村庄,他们引进了新技术,现在日子过得多红火。
我们难道就甘心一直这样穷下去吗?”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村民的脸庞,试图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尽管李建国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
他们担心新技术会失败,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农耕方式虽然辛苦,但却是他们熟悉的、能够掌控的。
而新技术,就像是一个未知的谜团,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李建国知道,要想让村民们接受新技术,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他决定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入手,让村民们看到新技术的好处。
他深知,只有让村民们亲身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才能真正打破他们心中的顾虑和偏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建国四处奔波,寻找适合村庄的新技术项目。
他拜访了许多农业专家,咨询了他们的意见。
他的脚步踏遍了周边的城市和乡村,每一次的拜访和交流,都让他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适合村庄的项目——引进无人机进行农田监测。
无人机可以在空中对农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
李建国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前途,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眼前闪耀。
他回到村里,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村民们。
然而,当他在村民大会上提出这个项目时,村民们的反应依然冷淡。
“无人机?那是啥玩意儿?能比咱的眼睛还管用?”
一位村民不屑地说道。
“就是啊,村长,别花那些冤枉钱了,咱可经不起折腾。”
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李建国并没有气馁,他决定先在自己的田地里进行试验。
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架无人机,并请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如何操作这架看似神秘的机器。
最初的日子里,一切都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李建国对无人机的操作一无所知,那些复杂的按钮和指令让他感到头晕目眩。
但他没有放弃,他白天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晚上则熬夜研究说明书,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操作。
在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当他第一次尝试让无人机飞上天空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