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江苏省的宜兴县,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南接浙江省,西邻安徽省,东临太湖,是山清水秀的富庶之乡。 天目山余脉在宜兴县境内戛然而止,使得宜兴县的地理特征,是山陵平原截然分明,青山绿水总相宜,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山区的各种物资特产,由这里源源不断的,运往长江三角洲各处城乡。 优越的地理,丰饶的物产,造就着这里人杰地灵,孕育着英雄辈出。到近代,更有教授之乡之美誉。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到了一九三七年,便统统湮灭在侵华日军的炮火硝烟之中。 七月七日,卢沟桥枪炮响,全面抗战爆发。 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打响,三个月的鏖战,把上海打成了血肉磨坊,中方惨败溃逃。 日军乘胜追击,其中一股日军,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时,分南中北三路,进犯宜兴县及周边地区。驻防宜兴县的国军三战区的冷新部队,决定避敌凶芒,向西转进安徽设防。 侵犯宜兴的三路日军中,中路是从苏州出发,乘船横穿太湖,在太湖西岸的凤凰桥爬上岸来,一路向西北方向攻击前进,杀奔宜兴县的陶都古镇: 丁蜀镇。 此时的日军部队,已经练就了一个变态的规矩,就是在其经过的村镇,至少要在老百姓的房子上,点上两个以上的火头,至于烧成什么样,日军倒没有具体要求。 日军的每个中队,都会挑选放火能手,或者放火积极分子,组成一个十人左右的放火小组。目的是: 威慑中国军民,彰显皇军威武,顺带着可以放火取乐,并非为战斗服务。 日军如果不是中队规模以上的行动,他们则是兴之所至,自由发挥,其中放火取乐,是他们的最爱。(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侵占宜兴县的八年时间里,共烧毁民房十万余间,屠杀平民一万一千余人,占宜兴县的人口比例达六十分之一。) 向丁蜀镇攻击前进的日军部队,放火组长是一个叫麻田的日军曹长。这个麻田曹长生得很有特点,除了个矮,浑身每个配件都显大,大头大脸大眼睛,粗胳膊粗腿粗脖子,罗圈腿根上,支着一个硕大的屁股,整个人生得矮锉壮实,形似一只光皮熊。加上他圈腿晃膀子走路,更显得浑身是劲,透着股令人生畏的霸横杀气,活脱一个屠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