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听见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老教授还没什么情绪。
直到储钦白问出第二个问题,对方反而严肃起来。
并没有第一时间门回答他,而是反问:“你为什么要查这些资料?要知道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很久远了,鲜少有人去探究那些问题。
至于范仲青,我知道你们拍了个电影,到处查找有关他的资料,但是既然电影都已经拍完了,你研究的却是跟范仲青关系不大的他姐姐嫁给了谁,为什么?”
储钦白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露出什么表情。
他让开位置,先示意说:“您先坐。”
等到人老教授坐下了,储钦白才在对面坐下。
他手肘撑在膝盖上,想了想才说:“或许您不信,我认识的一个人,也许和这家人有关系。
这个人对我一样重要,所以我想找找,吹得了民国口琴曲。
种种种种,均开始有迹可循。
那他继承家业后又发生了什么?
如果是真的,他又为何成为了“周声”
?
范仲青出身不俗,这周家的小少爷又何尝不是生于锦绣堆。
难以想象,这样的成长环境,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了自己接受现世的一切的。
储钦白花了大力气压下情绪,从口袋里拿出那张小小的照片,放在了那则报道上面,推到这位教授眼前,问:“您知道这照片里的孩子,是否就是这报道里的周家少爷?”
老教授一边拿起眼镜戴上,一手拿起照片。
看了会儿,摇头。
说的是:“不知道。”
教授将照片归还,见储钦白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干脆也就透了底,直接说:“这位周家少爷并未曾有照片留下来,他死在了1945年。
从事了很多年的地下活动,死讯被知晓是因为他曾经姓周,其他所有明面上的信息都被抹除了。”
再一记重锤砸来。
这样的身份,经历,结果,都是沉重的,是和平年代里的人的不曾经历,难以想象。
储钦白眼底卷起浓厚的情绪,翻腾不止。
声音嘶哑:“死在1945年?”
“是。”
老教授指了指箱子,“得到这些信息,并非是因为我多年研究历史的结果,是因为我的母亲。”
“您的母亲?”
“这就要回归你的第二个问题了。”
“博美叫淘淘,不是随意取的名字,是因为我母亲养过的第一只狗就叫淘淘。
她说那是她家人送的,所有后来养的狗都是一个品种,同一个名字。
她幼年和家里走散,只记得一点零散的记忆,后来被一对行商夫妇养大,成年后追寻着记忆去找过家人,这都是她收集留下来的东西。
我对外提及的信息不多,你能找到我,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这个世界上还知道这些的,没有别人了。”
无人记得,好像是那个年代无数人的宿命。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