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对此感到很自豪,可惜霍大帅不是这么想的,他这会儿心情糟糕地很。
霍大帅从头到尾,都不是什么新派人士,他一直都是各种旧观念的拥护者。
这样的他,自然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在外面过年不回家的。
大年夜这天,一个儿子都不在身边……霍大帅怒发了几十封电报。
傅蕴安并不在乎霍大帅的态度,霍英也不太在意这个父亲,但霍庸不同。
霍庸这少帅当得好好的,是绝不可能突然放弃的。
正因为这样,初六这天,霍庸就上了火车,回山西去。
但霍安妮留下了。
回山西肯定要被逼婚,留在上海却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霍安妮傻了才会回山西。
霍庸来的突然,走得也快,而他往上海走的这一趟,做成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人不敢小看傅蕴安了。
之前霍二少跟日本人起冲突,也没见霍少帅来上海,这次霍三少被人追杀,都没受太严重的伤,霍少帅竟是特地跑来上海了,不仅如此,还在上海过了年。
这个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霍三少,怕是不简单。
当然了,也有人关注起傅怀安这位霍四少来,而这一关注,他们就确定了一件事——这位姨太太生的小少爷,在霍家怕是没什么地位。
不然……别的不说,他读书就不可能让他去读个平安中学。
想也是,霍大少霍二少霍三少据说是一母同胞的,还都很出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有霍四少什么事儿?
上海这边的人都关注起傅蕴安来,但傅蕴安每天深居简出,还不参加聚会,大家就算想接触,也接触不到他。
于是,渐渐地,那些人的主意,就打到霍安妮身上去了。
这位跟霍大少霍二少霍三少同父同母的霍小姐风华正茂长得好有见识,若是能娶回家,好处多得很……
霍安妮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成了上海最受追捧的女人之一。
而这个时候,穆琼的《蜕变》,已经在大众报连载到阿秀女扮男装教书的情节了,而宋明理等人,也上窜下跳地愈发厉害。
某所女子中学。
两个女学生讨论着。
“阿秀这样的做法,着实让人敬佩。”
“我父亲说,他让我读书,是为了能让我高嫁,但我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我好想像阿秀这样……”
“萍萍,你既然看了《蜕变》,就该知道女子孤身一人,在外面要过下去非常艰辛!
楼玉宇先生说了,一个人做决定的时候,可以先想一下最坏的后果,确定自己能承受,再去做……你不要做傻事!”
“我不会做傻事,我只是不想嫁人。
我学了那么多东西,将来要是不做点什么,那不就浪费了?”
“确实,如果我们将来只有嫁人生孩子这么一条路可以走,我们读书也就毫无意义了。”
……
一个文会上,也有一些年轻男子在议论《蜕变》。
“我觉得楼玉宇的文章,一定要深入了去看。
你们说,阿秀的处境,是不是跟我们国家的处境有点像?同样的内忧外患!”
“这书写的,是人权。”
“国外已经开始追求自由平等了,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实在可悲可叹。”
……
当然了,不管宋明理怎么黑,不管某些人怎么夸,绝大多数读者,其实就看个故事情节。
跟朱婉婉交好的贵妇人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书,一个个就红了眼眶。
“这阿秀这可怜。”
“我在阿秀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了,我头胎生了个女儿,我婆婆对我那是各种冷待。”
“我丈夫,跟阿秀的丈夫没什么两样。”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