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
唐宓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多看看吧,我明年要高考了啊。”
“你成绩很好,又不用担心考试,哪我家个笨娃,明年就要考高中了,现在天天玩,都不知道他能不能考上好点儿的高中啊。
愁死了。”
二婶家的“一娃”
大名唐小刚,比唐宓小了两岁,和唐宓一起长大,两个孩子一直很是亲近。
唐小刚并不是如他母亲所说是个“笨娃”
,他现在在镇上的初中念书,学习相当不错。
唐宓说:“小刚在家吗?下午的时候我去检查他的作业。”
“那就麻烦你啦。”
“没事的,二婶,您平时帮助外婆,我感激您都来不及。”
“哎……”
二婶放低声音,用一种隐秘的口吻道,“说起来,你在城里,见过你舅舅没?”
“没有。”
“你二叔不是在宣州城里打工嘛,我听你二叔说,你舅舅做官越做越大了啊!”
农村人大抵弄不清楚舅舅是做什么的,也只能模模糊糊说一句“官”
很大了。
“二婶,舅舅的官再大,和我们都没有关系。”
“你二叔说你舅舅现在可厉害了,出入都是司机接送,一帮人上赶着巴结他,很威风啊。
你二叔根本不敢跟他打招呼。”
唐宓没作声。
她能想象一幕。
“我们这些村子里的老乡亲,卫东看不上也没什么可说的,但他可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对你外婆、对你,真是狠心啊。”
二婶又叹了口气,几乎是自言自语般感慨,你家穷,你外公又病……你外婆拉扯两个孩子,吃了多少苦?你妈为了供他读书放弃了上大学呢……卫东现在翻脸不认人,真够让人寒心的。”
听到二婶的叹气声,唐宓默然无语。
“唉,也轮不到我来跟你一个小孩子说这些……我这做长辈的也不像话啊。”
二婶说的事情,她很清楚。
唐宓的外婆从来不是诉苦的人,家里的种种家丑也不会宣之于口,但小乡村里根本没什么秘密,人人都有眼睛,什么都看得清楚,什么消息也传得更快。
她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村子里的人看着祖孙俩相依为命,也是颇为感慨。
若只是穷苦的话,倒也没那么值得同情,毕竟乡下的农民们,家境也都差不多,可唐宓家不一样,的的确确是出了一个人才的。
唐宓的外公去得早,给外婆留下一子一女,外婆辛苦拉扯一子一女长大,吃苦受累供儿子唐卫东读书,考上了名牌大学。
二十多年前,唐卫东大约是这十乡八村里最有名的年轻人,他生得一表人才,在这附近的乡村里犹如琼枝秀树一般耀眼,加上学习又好考入名牌大学,一时间被村里人引为榜样。
有一个出息的儿子,村里人都以为,唐家现在终于时来运转,可没想到事情变了。
唐卫东大学毕业之后很快结了婚,对方姓李,据说是很有名的某高官的女儿——当然,村民们不太可能知道高官是谁,但结婚之初,那个女孩在司机随从的护送下,金光灿烂瑞气千条地和唐卫东返回唐家村时,震惊了全村人。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出现在唐家村。
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象,她只在村里待了短短几个小时,当天就返回了城里,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唐宓的外婆对此很宽容,儿媳妇出身太好,看到山村里的贫苦大概是被吓坏了——但是唐宓的舅舅在那之后,几乎也不回来看望母亲了。
唐宓上小学的时候,舅舅还回过村子一两次,给老母亲送点儿钱。
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然而,关于他的消息还是陆陆续续地传来。
(第6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