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苏云卿不用多说,范雎自己就得把这话题接下去,也必须接下去并且表明自己坚定的心意,否则他前面的话就显得太过虚伪了。
瞧,苏云卿什么都没做,她才没有逼迫老臣呢,一切都是范雎自己的主意,苏云卿不过是偶尔不轻不重的说几句附和一下范雎而已。
范雎知道,此时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这个位置都得尽快让出来了,就算昭襄王挽留他,苏云卿也会再次逼迫的。
可范雎不由的想到,如果他一开始提起的不是这个话题呢?
……不,根本不需要这样思考。
范雎很快就明白了,苏云卿根本就没打算自己动手报复他,她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范雎之前的话不过是提前给了她这个机会。
可不管日后如何,至少此时昭襄王是不可能同意范雎就那么告老回家的,因此昭襄王只是再次安抚挽留。
之后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居然再次开口了,她这次是在赞同昭襄王。
“大王说的没错,以丞相之才若是早早的辞官回家,大王还能托谁以国事呢?年轻人自然是好的,但年轻人的不足更多,丞相就那么辞官走了,留着大王一个人对着满朝堂的年轻人,大王多可怜,咳,我是说,多孤单……哦不是多……不放心啊。”
苏云卿眨眨眼,看向范雎:“丞相你肯定也不放心的吧。”
范雎:“……”
所以说你到底是哪一边的!
不仅仅是范雎,昭襄王也有这疑惑,苏云卿这一会儿支持范雎,一会儿又说他说的对,那这范雎到底该不该辞官啊?
抛开那奇怪的形容不谈,反正昭襄王已经习惯了苏云卿说话偶尔会冒出几句不靠谱了,这种事习惯就好,作为秦王他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这么点小小的失礼,比起关注苏云卿说话靠谱不靠谱,更让昭襄王在意的是,苏云卿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至少昭襄王知道苏云卿并非是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人家说啥她都点头的那种,她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当昭襄王问起这个的时候,苏云卿一笑:“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啦,今天刚好和大王说说,大王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苏云卿的办法也挺简单的,组建养老团……哦不,是参谋团嘛。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有资历有才干,但偏偏年纪大了不能负担太多工作的老一辈集中起来组建个参谋团,他们不参与决策,但可以为昭襄王提供建议和咨询。
有什么事情年轻人定下了昭襄王觉得拿不准的,就可以找这些人嘛。
这样既不用当着职位负担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昭襄王提供助力,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老资格们威胁新王的王权,苏云卿给这个参谋团的定义还真的就是个养老团。
国君开口的时候他们有权力干涉国家事务,但如果国君不开口,那除了面子上的尊荣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范雎一想,觉得抛开其他来看,苏云卿这想法其实还挺不错,至少像是白起那样的人,虽说不领兵了,但你要真就让他蹲家里养花养鸟,不说其他人,就算范雎这个老对头都觉得可惜了呀。
更何况苏云卿还提出,其实这参谋团里面也可以加入一些年轻人。
现在培养后辈都是直接让做官做事开始的,并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的事情,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期,直接开始上手做事,秦国在这方面又比较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被刷下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个,能在秦国凭本事做到高官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了。
在苏云卿看来,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熟悉一下嘛,和老前辈多学学经验就很好啊,而且在此期间不同于在外找老师求学的时候,这是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具体事务的,这可比听老师讲课靠谱多了呀。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